数字技术、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,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,中国城市已走到哪一步?武汉如何利用比较优势,以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创新发展?
近日,长江日报云端会客厅邀请暨南大学教授、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刚,中科院自动化紫东太初大模型中心常务副主任、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,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、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邵莹,探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形势,解读中国城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。
01
繁荣创新文化
就要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
作为同是创新文化繁荣的城市,深圳、杭州在发展人工智能上各自有何优势和条件?
邵莹:从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格局看,大致可以概括为技术研发看北京、量化生产看深圳、场景应用看杭州。近年来,杭州大力推进大算力资源积累,高度重视大数据资源共享,较早投入大模型研发,不断推进应用场景拓展,以人工智能为头雁的前沿技术与城市产业的融合正不断走向深入。为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杭州相继出台涉及养老产业、医疗卫生领域、城市治理领域、科技创新领域等的人工智能支持政策,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,激发了一大批杭州人工智能“独角兽”诞生。其中,涉及存储设备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的企业尤其多。杭州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,坚持把“环境立市”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,以政府做城市、做环境带动市场做产业、做企业,以“政府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”带动“市场办好企业围墙内的事”,坚持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、以一流的人才兴办一流的企业,进而打造一流的城市。另外,杭州有雄厚的“民间力量”,企业、高校力量充足,民营经济强,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。胡刚:深圳是移民城市,人口多元,鼓励创新文化,也就鼓励民营企业。绝大多数创新发展还是得依靠民营企业,需要倡导改革精神。深圳土地少,必须依靠企业,所以深圳对企业非常友好。自改革开放以来,深圳作为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定位一直没变,一茬接着一茬干。今后中国的城市发展,关键看这座城市能不能快速进入科技创新赛道。在这条赛道上,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占了很大因素。城市如果背负着传统产业,迟迟不愿进入这条赛道,差距会越拉越大。不少城市纷纷入局人工智能赛道,如何看这一现象?未来城市间如何实现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?
胡刚:我国人工智能目前还在起步阶段,一些核心技术还未完全掌握,但应用场景领先全球。人工智能发展要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,走市场化道路发展。例如粤港澳大湾区,从深圳、东莞、广州形成的大片电子信息产业区域,它形成的过程就是企业间的互相竞争淘汰。王金桥:地方经济与人工智能的结合,有一定的差异化和特色。每个地方会根据当地人工智能的产业特点和特色,以及未来更看重的新兴产业方向,结合当地交通、人才优势等,做出布局。最近我们看到,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人工智能政策,也在布局一些未来产业。要发展地方经济,不能只看现在哪方面强就支持哪些,更要看未来的几年,当地能出多少个独角兽,所以新兴产业的布局非常重要。
“紫东太初”2.0全模态大模型例如,大模型的下一个风口是人形机器人。那么,围绕机器人发布政策的第一座城市是深圳,因为深圳有优必选。第二座是北京,因为有小米、很多龙头院校和机器人实验室。但看上海,并没有人形机器人的强企,所以在布局上就更聚焦大模型、机器人的芯片和传感器,这是上海的产业优势。所以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优势。值得关注的是合肥,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上发力,这两个领域都能和人工智能结合得非常快。光伏、新能源电池以及机器人方向,都可以为智能制造服务,合肥重点布局了工业机器人。武汉是在无人驾驶示范区里与人工智能结合开放程度最大,也有东风这样的大型车企,目前着重在新能源汽车、汽车软件这块发力。例如人工智能如何辅助汽车软件进行高效设计,帮助找bug、堵漏洞、写代码等。当汽车的动力由原来的化石能源变成新能源电池,整个汽车的智能化、自动化以及模块化,未来有可能让任何一个元器件都会配上软件,武汉有两三千家这样服务于汽车的上下游软件公司,未来还会越来越多。对比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合肥等城市发展经验,武汉如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?
邵莹:杭州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、不去明确干预企业方向,深圳的服务型政府,北京、上海对高校科创资源、人才优势的有效利用,武汉都可以借鉴。武汉可根据自己原有的产业基础,通过人工智能的加持,找到一些突破口,形成优势门类。比如打造智能网联汽车,将遥感测绘跟人工智能结合打造数字孪生城市。胡刚:现在武汉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,最大优势就是高校多。人工智能是辐射面产业链非常广的高科技产业,留住高科技人才对武汉来说十分重要。
武汉超算中心
武汉作为国家经济发达地区的几何中心,区位条件好,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,而后又发展为重要的工业城市。当经济发展到现在,要进入人工智能新的风口时,武汉也要拿出发展市场经济、发展民营经济的魄力来。人工智能必须结合民营企业才能发展,武汉要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。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,武汉国有企业占比较大,原有的优势比较明显,培育创新精神是目前的关键课题。现在的中国城市,民营企业发展好,城市发展也会比较好。这需要地方转变观念、思想解放、实现赶超,特别要把传统路径依赖的惰性克服。沿海一些城市发展更快,其实就是靠把人的积极性发挥出来。而人工智能恰是创新型产业,就是要把高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跟市场结合起来,让人才走出高校和社会结合,创办更多高科技小型企业。王金桥:武汉要充分夯实算力基础,持续加强算力投入。有数据显示,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,算力投入一块钱,经济产出就是两三块钱;算力指数提高一个点,城市数字经济的GDP增加1000亿元。近些年,武汉在数据算力、算法人才上已经有很大的布局,接下来要实现更多场景的开放,也就是数据打通、先行先试。通过场景示范,结合“揭榜挂帅”政策来推动,打破很多烟囱式的“数据孤岛”。例如,进一步加强车联网示范区建设、加强人工智能医疗先进案例示范、推动智能制造。此外,还要制定真正可以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政策,这其中包括一系列、一揽子从小学教育到医疗、住房等补贴,让人才更安心留在武汉。总之,武汉要加大对整个数字经济的推广、应用和支持的力度,综合多方面手段在数字经济上持续不断发展。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抓住机遇,在科技与行业的结合中更好进行换道超车。
来源 | 长江日报
转载自 | 中国光谷